新闻中心news

PG电子被“石英风暴”摧毁的瑞士机械表为何能生存到现在?

2024-04-17 03:47:5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过一场腕表界的“石英危机”,物美价廉的日本精工石英表席卷了整个瑞士机械表行业。在短短六七年的时间里,瑞士机械表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。成百上千的表厂倒闭,超过数十万的钟表工人失业。

  1967年,世界上第一只石英手表诞生于瑞士CEH实验室,但专注机械表制造的瑞士企业界并没有重视石英表的产业化,瑞士钟表行业的创新却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。而日本精工( SEIKO ) 则嗅到了商机,花费数十年研发终于在1969年圣诞节果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指针式石英表Quartz Astron 35SQ,随之惊动了整个腕表界。石英表的工作原理是石英晶体通上电后产生震动,然后传递到马达就会驱动指针。石英表的精准度非常高,并且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,这一点比机械表好上百倍,而价格只不过是机械表的零头。

  当时,钟表界的世界杯是瑞士纳沙泰尔(Neuchatel)天文台比赛,而每次排名靠前的都是瑞士表。可是到了1968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了,一块日本精工的石英表打破了这个平衡,把百达翡丽、劳力士、欧米茄等等品牌给赶下了“神坛”;

  1969年,精工推出一款载入史册的腕表Seiko Quartz Astron35SQ,这是一块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石英表,“Quartz Astron35SQ”的原作是世界上第一只运用石英科技的腕表,它完全革新了计时器的运作系统,腕表凭借年误差仅为10秒的精准度、瞬间转换式日期显示、“二倍步进控制马达”和超精准秒针指时,重新定义了腕表的精密性、动力水平以及耐用性PG电子被“石英风暴”摧毁的瑞士机械表为何能生存到现在?。

  那个年代石英表可谓风头正盛,凭借超高的精准度和实惠的价格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;在短短六七年时间里,瑞士机械表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,传统机械表工厂大规模倒闭,手表制造业数十万工人失业。后来就连百达翡丽、江诗丹顿这样的名表都放下身段,开始研发生产石英表来给自己续命。那么就在这种情况下,瑞士机械表到底怎么活过来的呢?

  尼古拉斯·G·海耶克是瑞士钟表业的传奇人物,也是今天斯沃琪集团的创始人。他发明了一种只需要51个零件的石英表比日本当时的石英表少了100多个零件,从而进一步降低制表成本和故障率,战略性的推出了SWATCH手表-斯沃琪51号星球(Sistem 51)限量版PG电子。该表第一年销量就突破了110万只,而3年后的销售额达到了1200万只。

  尼古拉斯·G·海耶克又通过资本并购,促成了斯沃琪SWTCH集团的成立,旗下拥有欧米茄、浪琴、宝柏PG电子、宝玑、天梭、雷达等二十多个瑞士手表品牌,并不断持续提升旗下腕表品牌形象。与此同时由卡地亚、伯爵、江诗丹顿、万宝龙等十多个百年腕表品牌组成的历峰集团也于1988年成立。

  那时瑞士表和现在不一样,现在说起瑞士机械表几乎都是奢饰品,可是那个年代除了极少数的奢侈品外其他都还是普通的日用表;所以如果还是大规模生产日用表是不可能竞争过日本石英表的,那么机械表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—专心做一个高冷的奢饰品。

  瑞士制表业在危机中重新进行市场定位,将机械表定位为标志着购表人身份的地位与象征,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计时工具。同时开发出各种工艺功能,如陀飞轮、卡罗素、万年历、月相等功能加入机械表;将深潜、防水、金属外壳打磨、珐琅工艺应用到腕表制造工艺上来;并将产品细分出潜水表、飞行员、航海计时等不同系列的定位,让腕表从计时工具转变成奢侈品,从而满足人们精神消费与身份地位的提升。于是瑞士机械表再次成为了奢侈品的代名词之一。

  这次危机让低端石英表直接失去了生存空间,而生存下来的高档机械表就好似浴火重生一样,变得无比坚韧。并且在随后的几十年里,瑞士机械表开始实施全球化的品牌战略,引导了世界奢侈品消费的浪潮。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,品牌们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,彻底激活了中东和东亚地区。可以这样说能够跟得上这个潮流的品牌都已焕然一新,而那些守旧的都已销声匿迹。

  传统的机械表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,虽然机械表也只是一个时间工具,但是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文化PG电子,或者说是一种情怀具拥有了更多意义。

搜索